文/兴国三僚曾公文化研究会
都说学风水必须要来三僚,或许有些人不明白他们要不远千里来这个小山村求学,因为这里是杨公风水发源地“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”,正所谓“世界风水看中国,中国风水看‘这个村’”。三僚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,风水四大祖师爷杨、曾、廖、赖,有三个半都是出自三僚。在学习正宗三僚杨公风水之前,我们都会给学员介绍三僚的由来。兴国三僚曾公文化研究会近期也即将举办十八期风水研修班,也趁着这个机会今天给大家好好讲讲三僚的历史发展脉络。
唐朝以前,三僚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,公元879年 乾符末年,正值黄巢起义轰轰烈烈之时,杨筠松(字益,号救贫,曾在朝廷掌管灵台地理之事,拜为金紫光禄大夫)携带宫廷风水秘笈,从长安南下至赣南地区,在于都黄禅寺与曾文辿相遇,曾文辿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,不问世事,羡其学问,遂拜杨公为师,随其学习堪舆术。得其悉心指黠青鸟,遂得堪舆大道,曾公便与杨公结下师徒之缘。
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,起初他不服杨救贫,年轻气盛,屡屡与杨公斗法。有一次,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。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,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。杨救贫来后,却不用罗盘,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,随手往地下一插,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。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,虔诚地拜杨公为师。
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寻找一块吉壤,世代定居下来。在宁都的赖村,曾文辿希望在那里安家,在他看来,那里的风水可以出大官,杨救贫说那里的山是秃头山,只会出大盗。后来在雩都的平头寨,曾文辿说这里是“五虎下山,狮象把水口”,将来子孙肯定兴旺发达,谁料杨救贫又说他看错了,这是“五鼠下山,猫儿把水口”。
曾文辿发现三僚的风水不错,子孙可以世代为官,于是告诉杨救贫,他已经找到了一个“前有金盘玉印,后有凉伞遮荫”的好地方。杨救贫来到三僚一看,果然是一块肥沃的盆地,山水环绕,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,在遥远的盆地边缘有一棵高大的松树,树底下卧着一块圆形的巨石。他告诉曾文辿说:“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。你看前有罗经吸石,后有包裹随身,住在这里,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。”
自从杨筠松与徒弟曾、廖两人在三僚定居以来,就利用他的风水地理之术为村子里的百姓勘察风水,选择吉穴佳壤。因为他的眼光独到,看得特别灵验,使生者居而能安,死者葬得其所,名声便在周围的十里八乡传播开来,很多人不惜千里迢迢来三僚村请他去“作法”。因此,三僚村的名声也随之响了起来。三僚堪舆学派继承了杨救贫重形势、重龙脉的理论精髓,杨筠松也被尊称为开山祖师。
杨筠松逝世时,也就是公元903年,他在民间便成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风水大师,享有极高的声名,人们为了纪念他,集资在他住过的地方重新建了一座祠堂,取名杨公祠,很多人都来上香祭祀他。因此,三僚村也成了很多百姓,特别是风水先生必去拜访祭祀的地方。
因为所掌握的地理勘测术自成一派,杨筠松被称为中国两大风水学派之一的形势派始祖。特别是在三僚村,杨筠松所传下的风水地理术得到了后人的继承和发扬,出了不少享有盛名的勘舆大师,三僚也成了风水先生们经常聚会、交流经验和切磋技艺的重要场所。因此,三僚村的风水文化愈来愈浓厚,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
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救贫定居三僚授徒传业开始,三僚产生了许多风水先生,踏勘风水的足迹上至皇家陵园,下至平民宅第,形成了风水学说的形势一派,在江西、广东、福建乃至东南亚一带具有广泛影响,在潮汕一带犹负盛名。三僚人称之为“七廖下潮汕”,至今在三僚仍然有“不到潮汕不出师”的说法。随着潮汕人不断拓展海外的生存空间,三僚的风水声名远播港台和东南亚一带。
出了二十四位国师,三十六位白衣奉诏的国师,历朝国师、明师辈出,自五代十国、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各朝千多年,约出国师24位,明师72位,其中白衣承昭(从草民直接被召入皇家堪舆风水者)有36人。三僚村也保存了大量的文化古迹,尤其是以前的明师、国师的手笔,例如蛇形祠、狗形祠、虎形墓、猛虎跳墙、仙鹅戏水、金蛇挂树,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造型,体现的不仅是风水师的构思巧妙,更体现了三僚风水的高明之处,寻龙点穴虽然高明,而阴阳宅的做法却尤为关键,独特的做法,让三僚风水先生享誉全国。
一个地方能被称为文化的圣地,其历史必然悠久,其文化必然深厚,文化的积淀靠的不是一两个国师、明师,而是靠家族式的传承,靠的是世代后人对先贤的敬仰,对风水的信仰。况且三僚历经三次兵灾,可以将祖传的堪舆术传承下来,可见三僚堪舆文化的盛行。
看到这里,也相信大家已经见证了三僚历史的一个发展。现在前来三僚拜访和学习的风水爱好者全国各地都有,因为他们坚信学习正宗杨公风水必须来三僚。